帘垂永日人乍别,门掩东风花又残。的解释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附加句(根据关键词融入,虽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提供背景):

帘垂永日人乍别,门掩东风花又残。

(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构思,用以辅助解析,非金昌绪原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金昌绪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金昌绪,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他的作品以五言绝句见长,尤以《春怨》一诗最为著名,此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离愁别绪,深受后世赞赏。

译文

(原诗部分)

赶走黄莺儿,不让它在枝头啼叫。

啼叫声会惊醒我的梦,使我无法到达辽西(与爱人团聚的梦境之地)。

(附加句)

窗帘整日低垂,人刚刚离别,门扉紧掩,东风拂过,花儿又已凋零。

释义

原诗通过描写女子驱赶黄莺,以免其啼声惊扰自己与远征辽西的爱人团聚的梦境,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附加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时光流逝的哀愁,帘垂、门掩、花残,都是离别后空寂与哀伤的象征。

赏析

《春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战争背景下的无奈与哀愁,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一位女子的梦境被黄莺啼声打断的细节,巧妙地传达了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痛苦与分离,附加句中的“帘垂永日人乍别,门掩东风花又残”更是将这种离别后的孤寂与哀伤推向极致,用自然景象的凋零来映衬人物内心的凄凉。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一个战争频仍的时代,边疆战事不断,许多男子被迫离家远征,留下妻子儿女在家守候,金昌绪的《春怨》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离别与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一位普通女子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沉重负担和无尽哀愁,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追求意境深远的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