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全诗是什么?

小编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宵怨

唐·韦庄

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

梦回酒醒三通鼓,肠断啼鹃泪满巾。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婉约,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长夜漫漫,更漏声声,烛光昏暗,直到黎明时分,柳树和花丛依然昏暗,遮蔽了初露的天光,从梦中醒来,酒意已消,只听得远处三通鼓声响起,心中愁苦至极,仿佛听到杜鹃的悲啼,泪水湿透了衣襟。

释义

漏永更长烛影昏:形容夜晚漫长,时间仿佛停滞,烛光也变得昏暗,暗示主人公难以入眠,内心煎熬。

柳暗花遮曙色分:通过柳暗花明的景象,描绘出黎明时分的光景,但这里的“暗”与“遮”也象征着主人公心中的迷茫与忧郁。

梦回酒醒三通鼓:从梦中惊醒,酒意已散,三通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主人公难以逃避的现实。

肠断啼鹃泪满巾: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哀愁,此处用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极度悲伤,泪水湿透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与哀愁,首句“漏永更长烛影昏”以时间的缓慢流逝和烛光的昏暗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柳暗花遮曙色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又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挣扎,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愁苦与悲伤,梦醒后的三通鼓声和杜鹃的悲啼,将内心的痛苦推向高潮,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个人生活遭遇挫折或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与哀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个人情感色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