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愁曲
唐·李贺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捱不过追魂铁马,更和那索命铜壶。
梦啼妆泪红阑干,夜深忽梦少年游。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秋。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描绘幽奇冷艳、哀怨愤激的意境,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月落时分,乌鸦啼叫,云雨消散,孩童们在路上捡拾着散落的花钿。
(我)实在难以忍受那如追魂般疾驰的铁马声,还有那如同索命般滴答作响的铜壶漏水声。
梦中啼哭,妆容被泪水打湿,红色的栏杆上留下斑斑泪痕,夜深时忽然梦见少年时的游历。
醒来后才知道是梦,不禁悲从中来,感叹秋天的凄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月落乌啼、孩童拾花、铁马追魂、铜壶索命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铁马和铜壶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使诗人深感悲伤,而梦中的少年游历,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醒来后的悲秋,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本诗以夜愁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诗中“捱不过追魂铁马,更和那索命铜壶”一句,以铁马和铜壶为象征,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使诗人深感悲伤,诗中的梦境与现实交织,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意境幽奇冷艳,情感真挚动人,是李贺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生活困顿,内心充满愁苦和无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月落乌啼、铁马追魂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的梦境与现实交织,也反映了李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