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仍是平地白云三万里,堪画堪题。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水之乐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真仍是平地白云三万里,

堪画堪题处处皆。

青山绿水无穷好,

莫待回头空叹嗟。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真正的美景仍然是那平地之上白云悠悠,绵延三万里,

这样的景色处处都值得我们去描绘、去题诗。

青山绿水无穷无尽的美好,

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空自叹息。

释义

“真仍是平地白云三万里”描绘了广阔无垠的自然风光,白云悠悠,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堪画堪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认为这样的景色值得被记录下来,无论是绘画还是题诗;“青山绿水无穷好”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无穷无尽;“莫待回头空叹嗟”则是对人生的一种劝诫,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前两句“真仍是平地白云三万里,堪画堪题处处皆”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广阔与壮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感知与热爱,后两句“青山绿水无穷好,莫待回头空叹嗟”则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郑板桥一生酷爱自然,尤其擅长描绘兰、竹、石等自然元素,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之间,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在清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郑板桥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还寄托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我根据关键词和要求创作的,但郑板桥确实有这样的风格和思想倾向,因此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他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