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钟酒百年醉乡,十分愁三月韶光。的释义

梦梦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醉乡春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千钟酒百年醉乡,十分愁三月韶光。

梦回何处觅归路,月满西楼夜未央。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年-1117年),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北宋词人,他生于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卒于徽宗政和七年,享年八十岁,李之仪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造诣深厚,与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交游甚密,他的词风清新雅致,情感真挚,是宋代词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饮下千钟美酒,仿佛置身于百年的醉乡之中;心中那深深的愁绪,却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美好时光来承载,梦中醒来,不知该去哪里寻找归途;月光洒满西楼,夜色还未到尽头。

释义

“千钟酒百年醉乡”描绘了诗人借酒消愁、沉醉其中的情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酒量之大和沉醉时间之长。“十分愁三月韶光”则表达了诗人心中深深的愁绪,与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愁绪的沉重。“梦回何处觅归路”反映了诗人梦醒后的迷茫与无助,“月满西楼夜未央”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夜晚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

赏析

这首《醉乡春》以酒和愁为线索,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千钟酒”与“百年醉乡”的夸张描写,既表现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沉醉其中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无奈,而“十分愁三月韶光”的对比,则突出了诗人心中愁绪的沉重和难以释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醉乡春》可能创作于李之仪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的压力和困境,诗人选择借酒消愁,以逃避现实的痛苦,在醉乡中,他仿佛找到了片刻的安宁和慰藉;然而梦醒之后,现实的无奈和愁绪依然如影随形,这首诗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体现了宋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普遍心态和应对方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