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绣罗襦,锦笺书,当时封泪到曾无?”,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回合泪开封。
绣罗襦上双鸳鸯,锦笺书寄恨茫茫,当时封泪到曾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每个夜晚都在思念中度过,更漏声声,时间流逝,我倚着栏杆望着伤心的明月,想象着你在远方是否也在思念我,是否也感到锦被的寒冷。
画堂虽然近在咫尺,却仿佛深似海,难以逾越,回忆往事,我只能翻看旧日的书信,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含着泪水打开那封尘封已久的信件。
绣着罗襦的衣裳上绣着双鸳鸯,我用锦笺书写着无尽的怨恨,当时封存泪水的时候,是否曾有过一丝的犹豫?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晚的相思、明月的映衬、旧书的回忆以及衣物上的鸳鸯图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痛苦。“绣罗襦上双鸳鸯”象征着爱情的甜蜜与美好,“锦笺书寄恨茫茫”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相见的怨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内心的痛苦,词中“夜夜相思更漏残”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突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而“绣罗襦上双鸳鸯,锦笺书寄恨茫茫”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动作,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这首《浣溪沙》很可能是韦庄在思念远方爱人时所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无法相见的痛苦无奈,这首词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的敏感和才情,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