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元·阿鲁威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晓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肠。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帘幕轻寒,东风摇荡,一日思君十二时。
变体(含关键词):
夜来风骤雨倾盆,东风吹堕画楼人。
金谷园中,一夜香消,春去也、空留恨深深。
梦回往事,泪湿青衫,叹繁华尽,落花残,月影寒。
玉笛声悲,离愁别绪,几回魂绕旧时门。
(注:此变体为根据关键词及原诗意境创作,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诗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阿鲁威(约1280年-1350年),字叔重,号东平,蒙古族,元代文学家、散曲家,曾任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等职,以文章名世。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阿鲁威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自幼聪颖好学,精通蒙汉双语,擅长诗文,他的散曲作品情感真挚,风格豪放,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阿鲁威在元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元代少数民族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译文(以变体为例)
夜晚风雨交加,猛烈异常,东风吹落了画楼中的人儿,金谷园中,一夜之间花香消散,春天就这样离去了,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怨恨,梦中回到过去,泪水打湿了衣裳,感叹繁华已尽,落花凋零,月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凄凉,玉笛声悲切,离愁别绪萦绕心头,多少次魂魄都回到了那扇旧时的门。
释义
这首变体诗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夜晚,以及金谷园中春去花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离别的深深哀愁。
赏析
此诗以风雨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东风吹堕画楼人”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怨的氛围,通过对比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诗人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诗中的“一夜香消金谷春”等句,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阿鲁威生活在元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作为一位有识之士,阿鲁威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和忧虑,他也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坎坷和挫折,这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变体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夜晚和金谷园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