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开皇戈甲出江都,惊散金钗玉树曲”,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咏史》,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史
唐·许浑
隋堤古柳缆船处,夜听渔人唱笛声。
月下旌旗千影合,风前金鼓百重鸣。
开皇戈甲出江都,惊散金钗玉树曲。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宫。
作者简介:
许浑,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译文:
隋堤边古老的柳树旁是船只停泊的地方,夜晚能听到渔人吹奏的笛声,月光下,旌旗的影子千重万叠地交织在一起,风中传来金鼓的轰鸣之声,隋炀帝开皇年间,他率领军队从江都出发,这一举动惊散了宫中演奏的金钗玉树曲,最终天下义军归顺了有道的君主,隋炀帝所建的迷楼也如同南朝陈后主所建的景阳宫一样,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隋堤、古柳、渔人笛声等景象,以及隋炀帝开皇年间出征的壮观场面,反映了隋朝末年的动荡局势,诗中“开皇戈甲出江都,惊散金钗玉树曲”一句,既描绘了隋炀帝出征的威武场面,又暗示了隋朝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混乱,隋朝因暴政而亡,天下义军归顺有道之君,迷楼与景阳宫一样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历史场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隋炀帝的奢华生活与天下义军的正义之举,表达了对暴政的批判和对有道之君的向往,诗中“惊散金钗玉树曲”一句,既富有画面感,又寓意深刻,既表现了隋炀帝出征对宫廷生活的冲击,也暗示了隋朝宫廷生活的腐朽与没落。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隋朝末年的动荡局势有关,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无道,导致天下大乱,义军四起,诗人许浑通过这首诗,既描绘了隋朝末年的历史场景,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有道之君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