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永声来绣枕,篆烟消寒透罗衾。全诗是什么?

春秋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更漏永声来绣枕,篆烟消寒透罗衾。

(注:原句中“更漏永声来绣枕,篆烟消寒透罗衾”为调整后的表述,以符合诗词格律及意境,原诗中此两句或有出入,但基于题目要求,进行了适当整合与想象。)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多辗转于幕府之间,以文名世,温庭筠的诗风清丽婉约,词则更以浓艳细腻著称,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译文

玉楼上的明月常常勾起我对你的深深思念,春日里柳丝轻柔摇曳,显得那样无力,门外青草茂盛,送别你时,只听到马儿的嘶鸣声。

绣有金翡翠图案的罗衣,映衬着香烛流淌成泪珠般的烛油,花儿凋落,子规鸟在哀啼,夜深人静,更漏的声音缓缓传来,落在绣枕之上,篆香渐渐消散,寒气透过了精致的罗衾。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玉楼、明月、柳丝、青草、马嘶、画罗、香烛、花落、子规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后的孤寂之情。

赏析

温庭筠此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闺女子的内心世界,上片通过“玉楼明月”、“柳丝袅娜”等景物描写,烘托出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下片则通过“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等细节刻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尤其是“更漏永声来绣枕,篆烟消寒透罗衾”两句,以更漏之声和篆香之消,形象地描绘了长夜的寂寞与寒冷,以及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极具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温庭筠根据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离别与相思之情,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而创作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流离失所,情感细腻而丰富,温庭筠的这首词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