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莫不是普天下相思病,我共他占了?”,这句诗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的第四本第三折,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诗”,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以类似诗词分析的方式,从作者、朝代、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等方面来解析这段戏曲文辞。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实甫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的作品以文采斐然、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是《西厢记》,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瑰宝,对后世戏曲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莫不是普天下相思病,我共他占了?”意为:难道说普天下的相思之苦,都被我和他两个人承受了吗?
释义
这句台词表达了剧中人物张生对崔莺莺深深思念的情感,以及他对自己与崔莺莺之间相思之苦的强烈感受,仿佛全天下的相思病都由他们两人承担,体现了爱情的深刻与痛苦。
赏析
这句台词以其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表述,展现了王实甫高超的语言艺术,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个人的相思之苦放大到“普天下”的范畴,既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又赋予了作品更广泛的人文关怀,这句台词也反映了《西厢记》中对于爱情自由、人性解放的深刻探讨,是剧中人物情感高潮的集中体现。
创作背景
《西厢记》的故事原型源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但王实甫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和创新,使故事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元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市民文化蓬勃发展,为戏曲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厢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元代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莫不是普天下相思病,我共他占了?”并非出自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但它在《西厢记》中的出现,无疑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情感深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