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静夜愁思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夜静离人添寂寥,越教人意穰心劳。
月华如水凉初透,独坐空闺梦已遥。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顺,然而中年之后历经国破、家亡、夫死、再嫁、离异等苦难,晚年生活凄凉,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译文
夜晚的寂静让离别的人更加感到孤独寂寞,这反而让人思绪纷乱,心意更加烦扰,月光如水般清凉,初透进屋内,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闺房里,遥远的梦境已难以触及。
释义
“夜静离人添寂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中,离别之人的孤独与寂寞被无限放大;“越教人意穰心劳”则表达了这种孤独感反而让人思绪更加纷乱,心意更加烦扰,后两句通过“月华如水凉初透”和“独坐空闺梦已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与无奈,月光虽美,却带来的是清凉与寒意,而独自坐在空闺中,曾经的梦想与幸福已遥不可及。
赏析
这首《静夜愁思》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词人李清照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感受,前两句直接点题,通过“夜静”与“离人”的对比,突出了孤独与寂寞的氛围,而“添寂寥”与“意穰心劳”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月华如水”与“独坐空闺”的描绘,将词人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过去的怀念,充分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代表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静夜愁思》可能创作于李清照中年之后,当时她已历经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人生重大变故,生活陷入孤独与困苦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夜晚的静谧与月光的清凉,成为了她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而“离人”与“空闺”的意象,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静夜愁思》在流传过程中被归于李清照名下,但在现有的李清照作品集中并未找到此诗的确切记载,因此其真实性存在一定的争议,不过,从诗歌的风格和内容来看,它确实符合李清照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此作为示例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