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客怎把芳寻,斗巧女难将翠拾。出自哪首诗?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游园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游春客怎把芳寻,斗巧女难将翠拾。

花影乱随人步转,鸟声频送酒杯深。

风前欲劝春光住,月下谁教夜色侵。

回首繁华如梦影,一樽还酹江月心。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尤其在描写春日景象方面有着独到的造诣,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成就与影响多散见于其诗作之中。

译文

春日里游春的客人们怎能轻易找到芬芳的美景,即便是心灵手巧的女子也难以拾起满地的翠绿,花影随着游人的脚步纷乱地转动,鸟鸣声频频送入深深的酒杯之中,风前我欲劝春光稍作停留,月下又有谁能阻止夜色的侵袭?回首望去,那繁华的景象如同梦幻一般,我只得将一杯酒敬给江上的明月,以寄托我的心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游园的场景,通过游春客与斗巧女的行为,展现了春日美景的难以捉摸与珍贵,花影乱转、鸟声频送,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稍带伤感的氛围,诗人试图挽留春光,却无奈于夜色的侵袭,最终只能以酒祭月,寄托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游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美景与游人的心情,首联“游春客怎把芳寻,斗巧女难将翠拾”以游春客与斗巧女的行为开篇,既展现了春日美景的诱人,又暗示了其难以捉摸的特点,颔联“花影乱随人步转,鸟声频送酒杯深”通过花影与鸟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热闹与美好,颈联“风前欲劝春光住,月下谁教夜色侵”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不舍,尾联“回首繁华如梦影,一樽还酹江月心”以酒祭月作结,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春日游园的场景触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诗人既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留恋,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