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骨角成形我切磋,玉石为珪自琢磨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全文:
骨角成形我切磋,玉石为珪自琢磨。 巧指刻画神且妙,匠心独运意如何。 精雕细镂成佳品,巧夺天工映日辉。 世间万物皆可塑,唯有人心最难测。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李峤虽为唐代真实诗人,但此诗并非其原作,仅为符合题目要求的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宰相,他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进士及第,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作品。
译文
骨角经过我的切磋打磨逐渐成形,玉石被我雕琢成珪璋自行琢磨。
灵巧的手指刻画出神奇而美妙的图案,匠心独运,不知心中所想究竟如何。
精雕细镂之下,一件件佳品应运而生,其技艺之高超,仿佛能巧夺天工,映照着日光的辉煌。
世间万物都可以通过人的双手去塑造,但唯独人心,却是最难以捉摸和预测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骨角成形、玉石为珪的雕琢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工艺精湛、匠心独运的赞美,也借物喻人,指出人心如同世间最难以捉摸的物体,即便技艺再高超,也难以完全理解和预测。
赏析
这首诗以骨角和玉石为喻,生动地描绘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匠心独运的创造力,诗人通过“切磋”、“琢磨”等动词,将工匠们对材料的精心打磨和雕琢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人心如同世间最难以捉摸的物体,即便技艺再高超,也难以完全理解和预测,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唐代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背景下,当时,手工艺人技艺高超,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诗人可能受到这种氛围的熏陶,从而产生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工匠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