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乔吉
风潇潇似水流年,雨纷纷如梦人间。
客窗清明,独坐无聊,
都弃了金章紫绶,倒大来散诞消遥。
一曲危弦思故园,春在天涯人未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乔吉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小说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心于词曲创作,散曲作品数量可观,风格清丽,注重音律和谐,语言优美,在元曲家中颇负盛名,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译文
风吹得潇潇作响,仿佛流水般逝去的年华;雨纷纷扬扬,如同梦幻般的人间景象,在这客居的窗前,清明时节,我独自坐着,感到无聊至极,我抛弃了那些象征高官厚禄的金章紫绶,换来了极大的自在与逍遥,弹奏一曲高亢的琴弦,思念着远方的故乡,春天已经来到了天涯海角,而我却依然未能归家。
释义
“都弃了金章紫绶,倒大来散诞消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金章紫绶是古代高官佩戴的印绶,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人选择放弃这些,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散曲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客居异乡的孤独与无聊,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人以“风潇潇”、“雨纷纷”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都弃了金章紫绶,倒大来散诞消遥”的表述,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一曲危弦思故园,春在天涯人未还”的结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诗人以琴声寄托思乡之情,以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与生机,但自己却依然未能归家,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乔吉生活在元代,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一生怀才不遇,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种遭遇使他深感失望和无奈,也促使他更加关注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在这首散曲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客居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也通过放弃金章紫绶、追求自由生活的选择,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