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外红日西哺,载吹笛牧童归去。出自哪首诗?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疏林外红日西哺,载吹笛牧童归去。

作者简介

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他的作品以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虽然他的诗作传世不多,但每一首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中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处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疏疏落落的几棵柳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挽留夕阳的余晖,就在这宁静而美丽的傍晚,放牧归来的牧童悠闲地坐在牛背上,吹起了短笛,那悠扬的笛声在晚风中飘荡,回荡在宁静的乡村上空。

(注:原文中的“西哺”应为“西斜”或“西下”的误写,在此按照诗意更正为“西斜”,以符合常规表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傍晚景象,前两句写池塘和落日,通过“草满”、“水满”和“山衔落日”等意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后两句则通过“疏林”、“红日”和“吹笛牧童”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乡村傍晚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傍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乡村的宁静、和谐和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牧童吹笛这一细节,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诗人雷震的生平不详,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乡村游历或隐居期间所作,诗人通过对乡村傍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一首经典的田园诗,它不仅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