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父
唐·李中
偶向芦边濯短蓑,也知身是钓徒多。
一舸秋风去五湖,也博个名传万古。
醉来浑忘却蓑衣,梦逐秋云不记归。
身在世间无所求,钓竿空向水中收。
(注:此诗为节选,原诗较长,此处仅选取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出身贫寒,但才情出众,擅长诗文,尤其以五言律诗见长,李中的诗作多反映生活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偶尔在芦苇边洗涤我的短蓑衣,也知道自己是众多钓徒中的一个,乘着秋风驾驶一叶小舟前往五湖,也希望能博取个名传万古的美名。
释义
一舸秋风去五湖:指诗人驾着小舟,在秋风中驶向广阔的五湖(泛指江湖),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由、远离尘嚣的志向。
也博个名传万古:表达了诗人对名垂青史的渴望,即使身为钓徒,也希望能留下自己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以渔父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垂青史的追求,首句“偶向芦边濯短蓑”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自然质朴;次句“也知身是钓徒多”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一舸秋风去五湖”一句,以秋风、小舟、五湖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壮阔而自由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也博个名传万古”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即使身处江湖,也不忘追求名垂青史。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渔父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名望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中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出身贫寒的诗人,李中可能曾经历过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以渔父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垂青史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李中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传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由、独立和名垂青史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