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窗几度梦朝京,忆松楸败境荒荆。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思乡

清代:顾炎武

客窗几度梦朝京,忆松楸败境荒荆。

愁听寒螀啼露草,病看黄菊卧霜庭。

书传雁字聊相慰,酒送鸿雁更怆情。

愁绝故园何处是,归心日夜忆江亭。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炎武(1613年—1682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学、金石考古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顾炎武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晚年定居陕西华阴,潜心治学,著作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异乡客居的窗前,我多次梦见回到京城,回忆起故乡的松树和楸树,如今已是破败不堪,荆棘丛生,愁苦中听着寒蝉在秋草中啼叫,病中看着黄菊在霜后的庭院中凋零,书信中传来大雁的消息,姑且可以聊以自慰,但饮酒送别鸿雁时,却更加悲伤,愁苦至极,故乡究竟在何方?我的归心日夜思念着江边的亭子。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愁苦,首联写梦回京城,回忆起故乡的破败景象;颔联通过寒蝉和黄菊的意象,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氛围和诗人的病愁;颈联通过书信和大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消息的渴望和送别时的悲伤;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愁苦,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借景抒情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顾炎武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愁苦,顾炎武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但晚年时反清事业已无望,他只能将满腔的悲愤和思念寄托于诗歌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