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六
唐·李白
小苑静庭寒未扫,
深宫宠幸有谁怜。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
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
风过重峦下笑声。
偏宜皓齿歌金缕,
不为生灵奏玉牒。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注:由于李白的《宫中行乐词》系列诗作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版本差异,上述“偏宜皓齿歌金缕,不为生灵奏玉牒”两句在部分版本中并不直接相连,且整首诗为组合示例,以展示这两句关键词的融入。“偏宜皓齿歌金缕,不为生灵奏玉牒”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李白某一首完整保留的诗中,而是根据李白诗歌风格及主题创作的模拟句,用以体现宫廷奢华与民生疾苦的对比。)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著称,擅长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友情、爱情、历史等多个主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针对示例组合诗句的译文)
宫廷中,美丽的歌女最适合用洁白的牙齿吟唱《金缕衣》这样的华丽乐章,
却不愿为天下的百姓演奏记录国家大事的《玉牒》。
释义
“偏宜皓齿歌金缕”描绘了宫廷中歌女以美丽的牙齿吟唱奢华乐曲的场景,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富丽堂皇与享乐主义;“不为生灵奏玉牒”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奢华背后忽视民生疾苦的批判,玉牒本为国家重要文献,此处借指关乎百姓福祉的治国之音,暗示宫廷娱乐与民间疾苦之间的巨大反差。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宫廷的奢华享乐与对民生疾苦的忽视,展现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光鲜亮丽,同时又不忘提醒人们关注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普通百姓,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张力,使作品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虽然“偏宜皓齿歌金缕,不为生灵奏玉牒”这两句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李白某一首完整保留的诗中,但结合李白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民间疾苦的并存现象,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与矛盾并存的时期,一方面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李白作为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