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寄情
唐·李煜
月明吊影独徘徊,风清遣兴上高台。
玉手寄银筝一曲,此情此景难言怀。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煜为南唐后主,以其词作闻名,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前期作品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则因国破家亡,多抒发亡国之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译文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独自徘徊,身影孤单地被月光拉长,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我借此兴致登上了高台,一只玉手轻拨银筝,弹奏出一曲悠扬的音乐,这情景交融之下,我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情感。
释义
月明吊影:形容在明亮的月光下,孤独的身影显得格外凄凉。
风清遣兴:清风拂面,使人心情舒畅,引发诗兴。
玉手寄银筝:形容女子以纤纤玉手弹奏银筝,传递音乐之美。
赏析
此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徘徊、登台遣兴的情景,以及玉手寄银筝的音乐之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月明、风清、玉手、银筝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交融,抒发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为李煜在国破家亡后,被囚禁于北宋都城汴京期间所作,此时的李煜,已失去了往日的尊贵与自由,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月夜之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通过玉手寄银筝的音乐之美,寄托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是对南唐灭亡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