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谁解求凰曲,拈得琼箫莫浪吹。全诗是什么?

风云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求凰曲

唐·李商隐

世人谁解求凰曲,拈得琼箫莫浪吹。

紫府碧云为伴侣,黄金白璧是聘资。

飞鸣远度关山隔,缱绻深栖洞壑奇。

若使当时遇司马,也应携手入琴徽。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世间之人谁能真正理解《求凰曲》中的深情厚意,不要轻易拿起那精美的玉箫吹奏,在仙境般的紫府碧云间寻找伴侣,黄金白璧作为聘礼也毫不吝惜,凤凰远飞,鸣声悠扬,跨越重重关山,深情地栖息在幽奇的洞壑之中,如果当年司马相如能听到这首曲子,或许也会携手共入琴瑟和鸣的美妙境界。

释义

这首诗以“求凰曲”为题,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世人谁解求凰曲”直接点题,提出世人难以理解《求凰曲》中的深情;次句“拈得琼箫莫浪吹”则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吹奏玉箫,以免曲解其意,后四句通过描绘凤凰的飞翔、栖息以及聘礼的珍贵,进一步强调了爱情的纯真与高贵,并暗含了对知音难遇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构思巧妙,借古喻今,通过《求凰曲》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二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神秘感;三是情感真挚,动人心弦,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爱情的纯真与高贵,以及知音难遇的无奈与惆怅。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转而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求凰曲》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凤凰的飞翔和栖息,以及聘礼的珍贵,进一步强调了爱情的纯真与高贵,并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