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乐成初宴,红牙碎、声隐晴雷。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好是乐成初宴,红牙碎、声隐晴雷”,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吴文英的《宴清都·送马逢振知盱眙》,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宴清都·送马逢振知盱眙

宋·吴文英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意知何许,燕归栖老画堂空,梦绕芙蓉浦,还见翠翘遗恨,度东风、年年翠芜,灞陵桥畔,阳关声里,断肠南浦。

好是乐成初宴,红牙碎、声隐晴雷,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湖山经醉惯,鬓丝惹、垂杨岸柳,又还别绪。

作者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著名词人,他生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吴文英的词风密丽,意象幽邃,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作品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和对时局的忧虑。

译文

精美的绣帐里鸳鸯柱交相辉映,那深情厚意究竟有多少呢?燕子归来栖息在老旧的画堂中,梦中却绕着那芙蓉盛开的水边,还看见那翠翘留下的遗恨,随着东风年年吹过荒芜之地,在灞陵桥畔,阳关曲声中,南浦边上是令人断肠的离别。

正好是乐成初宴之时,红牙板敲碎,歌声隐约如同晴天之雷,寒食节时以歌管酬和,怎奈蝶儿埋怨这良宵的岑寂,正满湖碎月摇动着花影,怎能就这样离去呢!湖山已经习惯了我的醉态,鬓角的发丝被垂杨岸柳所缠绕,又添上了离别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马逢振即将离任前往盱眙任职的离愁别绪,上片通过描绘绣帐、鸳鸯柱、燕子、芙蓉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情而幽怨的氛围,下片则通过乐成初宴、红牙板、碎月摇花等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细腻入微,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词人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即将离别的无奈和不舍,词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如“灞陵桥畔”、“阳关声里”等,增强了词作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吴文英为送别友人马逢振而作,马逢振即将前往盱眙任职,词人为了表达对他的离愁别绪和美好祝愿,创作了这首《宴清都·送马逢振知盱眙》,在宋代,离别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而词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这首《宴清都·送马逢振知盱眙》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词,也是吴文英词风密丽、意象幽邃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