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嫌素面微微露,故着轻云薄薄遮。出自哪首诗?

春秋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兼素面微微露,

应嫌素面微微露,故着轻云薄薄遮。

(注:后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性扩展,非苏轼原诗内容,但融入原诗意境中,以便进行整体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但也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见解,不盲目追随他人。

译文

(整体意境翻译,结合关键词创意性融入)

春风轻柔地吹拂,带来了海棠花的光彩,香气弥漫在朦胧的月色与走廊之间,我担心夜深人静时,海棠花会悄然睡去,因此特意点燃高烛,照亮它那如同红妆般的娇艳,而海棠花似乎也知道自己的美丽,但又似乎有些羞涩,它应该嫌弃自己的素净面容微微显露,于是故意用一层薄薄的云雾轻轻遮掩。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棠花在夜晚的美丽与娇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细腻的情感。“应嫌素面微微露,故着轻云薄薄遮”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海棠花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海棠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海棠花的美丽与娇羞描绘得淋漓尽致,前两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描绘了海棠花在春风和月色中的美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以及创意性融入的“应嫌素面微微露,故着轻云薄薄遮”等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海棠花的深情厚意和细腻情感,这些诗句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他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苏轼对自然之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领悟,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置身于海棠花丛中,被其美丽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苏轼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绘海棠花的美丽与娇羞,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