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仙
唐·白居易
天下神仙何处有,神仙只向人间觅。
洞中日月岁华长,山上桃花开又落。
云间仙乐声声远,水上神光夜夜明。
莫道蓬莱无觅处,此身便是洞中仙。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回应题目要求,白居易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天下的神仙到底在哪里呢?其实神仙只在人间寻找,山洞中的日月时光悠长,山上的桃花开了又落,云间传来的仙乐声声悠远,水面上的神光夜夜明亮,不要说蓬莱仙境无处寻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洞中的神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神仙在人间的寻觅和仙境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天下神仙何处有,神仙只向人间觅”一句,直接点明了神仙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人间,需要人们去发现和追求,后几句则通过描绘仙境的美好,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
赏析
这首诗以寻仙为主题,但并未陷入对仙境的虚幻描绘,而是将神仙与人间紧密相连,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诗中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山洞中的日月与山上的桃花,以及云间的仙乐与水上的神光,诗人巧妙地展现了仙境与人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在历经仕途坎坷、人生百态后,白居易对于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也更为迫切,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于人间美好生活的期望,在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神仙与人间的对比,以及仙境与现实的联系,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却是真实而深刻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