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竹
唐·李群玉
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点泪,江妃定许捐双佩,
湘江两岸秋声起,渔父何劳笑独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李群玉的诗作在当时就广受赞誉,与杜牧、李商隐等人齐名,被誉为“晚唐才子”。
译文
九疑山上白云缭绕,湘水女神乘着清风从翠微深处飘然而下,她手中的斑竹枝上点点泪痕,那是她为了爱情而流的泪,湘妃一定愿意捐出她的双佩,以表达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湘江两岸秋风萧瑟,渔父啊,你又何必嘲笑我独自清醒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妃竹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世俗眼光的淡然,诗中“九疑山”、“斑竹”等意象,都是湘妃竹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江妃定许捐双佩”则直接引用了湘妃竹的传说,表达了湘妃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最后两句“湘江两岸秋声起,渔父何劳笑独醒”,则借渔父之口,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淡然和对个人信念的坚守。
赏析
这首诗以湘妃竹的传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个人信念的坚守,诗中“九疑山上白云飞”一句,以白云缭绕的九疑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帝子乘风下翠微”一句,则通过湘水女神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的营造,而“斑竹一枝千点泪”一句,则直接点出了湘妃竹的传说,将湘妃的哀怨和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湘江两岸秋声起,渔父何劳笑独醒”,则借渔父之口,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淡然和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群玉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传说故事有着深厚的兴趣,当他来到九疑山一带时,被湘妃竹的传说所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个人信念的坚守,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李群玉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情况下,对世俗眼光的淡然和对个人信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