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胜游在眼,待纫兰、撷菊相将。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兰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兰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东山胜游在眼,待纫兰、撷菊相将。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晏殊的词作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多描写富贵悠闲的生活,也有抒发离愁别绪和人生感慨的作品,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是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译文

兰花上笼罩着愁烟,兰花上滴着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轻寒,燕子双双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夜西风吹落了碧树上片片绿叶,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东山的美景就在眼前,只待我将兰花缝制在衣襟上,采摘菊花与你一同前往。

释义

这首词上片描写离别时的景象,通过兰花、燕子、明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哀愁和无奈,下片则转而写词人独自登高远望,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特别是“东山胜游在眼,待纫兰、撷菊相将”一句,既展现了词人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也体现了其高雅的生活情趣。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上片的“兰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以兰花和菊花的愁苦形象,巧妙地传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而“明月不谙离恨苦”一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下片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以西风、碧树、高楼、天涯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而“东山胜游在眼,待纫兰、撷菊相将”一句,则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词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晏殊在离别之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憧憬之作,晏殊一生仕途顺畅,但作为一个情感细腻的词人,他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情感体验也是深刻的,这首词正是他这种情感体验的生动写照,既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无奈,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