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前两句写荷枯菊败,点出初冬的萧瑟景象;后两句则通过“橙黄橘绿”来强调这一时节仍有值得珍视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但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作品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情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以及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苏轼和刘景文交往甚密,唱和频繁,有一次苏轼写了《和刘景文忆持国》和《和刘景文》两首绝句,回忆并追念与友人持国和刘景文往昔的交游;此后不久,苏轼写下此诗表达对刘景文的赞美和劝勉。

在苏轼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因此他特地写此诗赠给刘景文,以表达他对友人的敬佩和勉励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