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见说苍茫云海外,天杳杳,水愁愁,明眸皓齿谁人惜,零落逐孤舟,欲倩西风传语,奈归云无据,空倚东阑愁,梦绕神州路,何日遣冯唐?
作者及朝代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秘书省正字,绍兴三十年(1160年),擢殿中侍御史,迁监察御史、权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知抚州,兼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为秘书监,迁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隆兴元年(1163年),为集贤殿修撰、知建康府,兼建康留守,二年,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都总管,权任荆湖南北两路安抚使、知潭州,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乾道五年(1169年),病逝于芜湖,年三十八。
译文
大雪洗刷了敌寇的尘土,风约束着楚地的云彩停留,谁能为我写下这悲壮的情怀,在古城楼上吹响号角,我一生有着湖海的豪情壮志,如今关塞上的风景依旧,我剪烛夜谈,看着锋利的吴钩,很高兴在点燃犀牛角的地方,惊涛骇浪与天相连。
回忆起当年,周瑜和谢玄,正值青春年华,小乔刚刚嫁给周瑜,他英姿勃发,他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神游于故国,多情的人大概会笑我,早早地生了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听说在那苍茫的云海外,天空高远,水波愁绪绵绵,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有谁去怜惜呢?只能零落地随着孤舟漂泊,我想请西风代为传话,但归云没有凭据,只能空倚着东边的栏杆发愁,梦中我绕着神州大地行走,什么时候才能派遣冯唐那样的使者来重用我呢?
释义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作者壮志未酬、功业难成的感慨,下阕则通过怀古,表达了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见说苍茫云海外,天杳杳,水愁愁”一句,描绘了词人心中对远方和未来的迷茫与愁绪,象征着词人对国家前途和自身命运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壮志未酬的悲壮,又有怀才不遇的愤懑,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见说苍茫云海外”一句,不仅描绘了词人心中对远方的向往和迷茫,也暗示了当时南宋朝廷面临的外部威胁和内部困境,而“天杳杳,水愁愁”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迷茫和愁绪,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面临着金国的威胁,而内部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张孝祥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前途堪忧,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他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自身命运的忧虑和愤懑之情,他也通过怀古的方式,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