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观珠
唐·李群玉
倏忽弥轮合,珠光漫昭回。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来。
桂影扶疏临画阁,兰香缥缈入瑶杯。
清宵欲曙情难尽,寂寞银灯照玉台。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饱览名山大川,后隐居在衡山,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被后人誉为“晚唐才子”。
译文:
月光倏忽间弥漫开来,如同车轮般圆满,珍珠般的光芒在夜空中弥漫回荡,星星仿佛沉入了海底,在窗前清晰可见;雨水从遥远的河源飘过,仿佛隔着座位就能感受到它的清凉,桂花的影子在画阁边摇曳生姿,兰花的香气缥缈地飘入精美的酒杯中,在这清冷的夜晚,即将迎来黎明,但心中的情感却难以言尽,只有寂寞的银灯照耀着美玉般的台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观珠的奇妙景象,首联“倏忽弥轮合,珠光漫昭回”直接点题,写出了月光如轮、珠光四溢的壮观景象,颔联“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神秘和美丽,颈联“桂影扶疏临画阁,兰香缥缈入瑶杯”则转而描绘周围的景物,桂花的影子和兰花的香气为月夜增添了几分诗意和雅致,尾联“清宵欲曙情难尽,寂寞银灯照玉台”则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观珠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月夜画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还通过描绘周围的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和动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李群玉在隐居衡山期间,常常独自一人在月夜中漫步、观星、赏月,有一次,他在月光下看到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遐想,于是写下了这首《月夜观珠》,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