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试墨题新竹,携筇数落花。
山居无俗客,日日可清嘉。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结合了郑板桥的风格与题材,创作了一首包含“试墨题新竹,携筇数落花”两句的假想之作,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郑板桥已知的某一首具体诗作,而是根据他的艺术风格和常见题材进行的一次创作尝试。)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独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
译文
新竹长得比旧竹还要高,全靠老竹的扶持与滋养,明年再有新笋长出,它们将会长成十丈高的巨龙般的竹子,环绕着凤凰池(象征皇家的池塘,此处寓意仕途显达),我试着用新墨题写在新竹之上,手持竹杖漫步,轻轻数点着地上的落花,在这山居中,没有俗气的客人来访,每一天都可以过得清新而美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竹的成长和老竹的扶持,表达了作者对后辈成长需要前辈支持与引导的深刻认识。“试墨题新竹,携筇数落花”两句,展现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与雅致,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句通过新竹与老竹的关系,寓意了人才成长需要前辈的扶持与指导,富有哲理,后两句则通过“试墨题新竹,携筇数落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郑板桥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郑板桥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郑板桥一生热爱自然,尤其擅长以竹为题材进行创作,他曾在扬州等地为官,但仕途并不顺畅,晚年多在山林中隐居,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他很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首描绘山居生活、表达自然之美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