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潘阆
客来多载酒,僧至自煎茶。
扫地留松影,开池待月华。
霜根雕菰米,雪碗映梅花。
谁识幽居乐,浑忘富贵家。
作者简介
潘阆,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初期著名隐士、文人,他一生志行高洁,不拘小节,曾在洛阳卖药为生,后隐居杭州西湖,与诗僧惠崇等交游甚密,潘阆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隐逸之趣和淡泊之志,有《潘阆集》传世。
译文
客人来访时,我总是多备些酒以待客;僧侣到访,则亲自煎茶相待,我清扫庭院,让松树的影子留在地上;开凿池塘,静候月光洒满水面,秋天时,我采集菰米,其根部洁白如玉;冬日里,我用白瓷碗盛放梅花,映照其清雅之姿,谁能理解我这山居生活的乐趣呢?我完全忘记了富贵人家的生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雅致,首联写待客之道,以酒会友,以茶待僧,体现了诗人的热情与淡泊,颔联通过扫地留松影、开池待月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享受,颈联以霜根雕菰米、雪碗映梅花,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清贫而高雅,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对富贵生活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山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载酒待客、煎茶待僧、扫地留影、开池待月等,展现了其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诗人以霜根雕菰米、雪碗映梅花等意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其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潘阆一生志行高洁,不拘小节,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杭州西湖,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在宋代,随着文人隐逸思想的兴起,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潘阆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