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肇春宗,乾开震长。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肇春宗,乾开震长。

万物萌生,日月光昌。

作者与朝代

此诗为明代文人杨慎所作,题为《迎春》,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在文学上,特别是在诗词及散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著作颇丰,传世作品有《升庵集》等。

作者简介

杨慎自幼聪颖,博览群书,为文渊博浩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云南,从此在云南度过了三十余年的流放生涯,在流放期间,他仍坚持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是明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译文

岁首之际,春意盎然,如同春天的宗主降临;乾坤之间,阳气初升,东方震卦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和万物的生长,万物在这个季节里开始萌发,日月也显得更加明亮和昌盛。

释义

“岁肇春宗”意指岁首(即农历正月)是春天的开始,如同春天的宗主一样引领着万物的复苏;“乾开震长”则运用了八卦中的“乾”和“震”两个卦象,乾卦代表天、阳,震卦代表东方和春天的开始,寓意着天地之间阳气初升,万物开始生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岁首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岁肇春宗,乾开震长”两句,既运用了传统的八卦文化元素,又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后两句“万物萌生,日月光昌”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日月同辉的美好景象,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慎被贬谪云南期间,在流放的日子里,杨慎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春天作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自然成为了他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