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虽然“玉漏已三更,斗转参横”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苏轼的诗词中常有类似的意境表达,且此诗与所给关键词意境相近,可作为解析参考,为贴合关键词,以下解析将尝试融合两者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三更天了,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答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响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此译文为《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全文,为贴合“玉漏已三更,斗转参横”的意境,可理解为苏轼在深夜时分,独自面对江景,心中生出归隐江湖之念。)
释义
“玉漏已三更,斗转参横”虽非直接出自此诗,但可理解为深夜时分,漏壶中的水已滴尽,表示时间已至深夜三更;北斗星已转向,参星横斜,描绘了深夜星空的景象,这与苏轼诗中“归来仿佛三更”及“夜阑风静縠纹平”的意境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宁静与孤独感。
赏析
此词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家敲门不应、倚杖听江声等生活细节,展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潇洒胸襟,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自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却又曲尽其妙,真可谓信手拈来,皆成妙谛,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之句,表达了词人对身不由己、为功名利禄所累的无奈与愤懑;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句,则展现了词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归隐江湖的洒脱与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虽政治上失意,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此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