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兄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酾酒谁思我,看云赖有兄。
悠悠天地阔,渺渺别离情。
雁去书难寄,人归梦易惊。
唯应明月夜,两地共孤灯。
作者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力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译文
斟酒时谁会想起我呢?唯有仰望云天,心中有所依赖,因为还有兄长你在,这天地如此广阔无垠,而我们的别离之情却显得如此渺小而深切,大雁南飞,书信难以寄达;人儿归来,梦境却容易惊醒,只有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我们才能在各自的地方,共同面对一盏孤灯,寄托彼此的思念。
释义
酾酒谁思我:斟酒时,谁会想起我呢?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看云赖有兄:仰望云天,心中有所慰藉,因为有兄长存在。
悠悠天地阔:形容天地广阔无垠。
渺渺别离情:别离之情显得渺小而深切。
雁去书难寄:大雁南飞,书信难以寄达,象征通讯的困难。
人归梦易惊:人儿归来,梦境却容易惊醒,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与不安。
唯应明月夜:只有在明月高悬的夜晚。
两地共孤灯:我们才能在各自的地方,共同面对一盏孤灯,寄托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苏洵表达对兄长的思念之作,首联以“酾酒谁思我”开篇,直接点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而“看云赖有兄”则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的依赖与怀念,颔联“悠悠天地阔,渺渺别离情”以广阔的天地与渺小的别离情形成对比,突出了别离的深切与孤独,颈联“雁去书难寄,人归梦易惊”则进一步描绘了通讯的困难与重逢的不易,尾联“唯应明月夜,两地共孤灯”则以明月与孤灯为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兄长虽身处两地,但心却紧紧相连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洵与兄长的别离有关,苏洵与兄长苏涣感情深厚,但因各种原因而别离,在别离的日子里,苏洵深感孤独与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兄长的深深怀念与依赖,这首诗也反映了苏洵对亲情的珍视与对人生别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