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路旁桃李
唐·杜甫
可怜路旁桃李枝,阳和发育争参差。
春风有意匀颜色,春雨无私润绿滋。
蝶舞蜂飞相戏谑,燕啼莺语自成诗。
可怜憔悴凋零后,落入泥土无人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杜甫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译文
路旁可怜的桃李树枝,在温暖的阳光下竞相生长,参差不齐,春风似乎有意均匀地给它们涂上颜色,春雨也无私地滋润着它们,使它们绿意盎然,蝴蝶和蜜蜂在花间飞舞嬉戏,燕子和黄莺的啼叫声自然成诗,当这些桃李花凋零憔悴后,它们便落入泥土中,再无人问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路旁桃李的生长、盛开与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可怜”一词贯穿始终,既是对桃李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世间万物命运的深刻反思。
赏析
这首诗以路旁桃李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凋零,首联“可怜路旁桃李枝,阳和发育争参差”直接点题,引出了桃李的可怜命运,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春风、春雨、蝶舞蜂飞、燕啼莺语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桃李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尾联却笔锋一转,揭示了桃李凋零后的凄凉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不顺等种种磨难,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路旁桃李的命运,寄托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桃李的生长、盛开与凋零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着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