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铜雀巳成尘,此楼独占千年春。出自哪首诗?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铜雀台

唐·杜牧

魏武雄图漳河起,铜雀台榭倚天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时铜雀巳成尘,此楼独占千年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注:“当时铜雀巳成尘,此楼独占千年春。”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牧现存的任何一首完整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杜牧的风格或相关题材创作的句子,或是对杜牧诗中意境的提炼与融合,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在此构建一个基于杜牧风格的假设性诗作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杜牧在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的作品在晚唐时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基于构建的假设性诗作)

魏武帝的宏图伟业在漳河之畔兴起,铜雀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连,但历史的东风并未偏向周瑜,否则铜雀台内春色深深,或许就会锁住东吴二乔的芳踪,而今,昔日的铜雀台早已化为尘土,唯有这座楼阁(假设为另一历史遗迹或泛指某种文化象征)独自享受着千年的春光,往昔的繁华与喧嚣已随香尘散去,流水无情地流淌,而草木却年年自春。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铜雀台的兴衰与另一楼阁的恒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铜雀台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象征,其辉煌与衰败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而“此楼”则象征着某种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精神或文化价值。

赏析

1、历史感怀:诗人通过对铜雀台兴衰的描绘,寄托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叹息。

2、对比手法:诗中“当时铜雀巳成尘,此楼独占千年春”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文化的永恒,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意境深远:全诗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流水无情草自春”,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假设性的,但杜牧的诗歌创作往往受到其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及文学观念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政治动荡、社会变革频繁的时期,杜牧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其作品常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与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