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独游玉泉寺》,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独游玉泉寺
清·查慎行
几年驱车蓟州路,摩挲古干不能去。
此来遂作游山客,始觉名山胜处多。
岩壑深藏云气湿,松林微动鸟声和。
独怜一掬清泉水,曾照先皇驻跸窝。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族人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词集》等。
译文
多年来我驾车行驶在蓟州路上,抚摸着那些古老的树干久久不愿离去。
这次我独自成为游山的客人,才发现原来名山大川的胜景如此之多。
山岩沟壑深深隐藏,云气湿润缭绕,松林微微摇动,鸟鸣声和谐悦耳。
我独自怜惜那一捧清澈的泉水,它曾经映照过先皇驻跸的地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玉泉寺的所见所感,首联回忆了诗人多年来驱车经过蓟州路的情景,对古树的摩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颔联则转入此次游山的主题,发现名山胜景众多,颈联通过描绘岩壑、云气、松林、鸟声等自然景色,展现了玉泉寺的幽静美丽,尾联则通过清泉水映照先皇驻跸之地的细节,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首联的“几年驱车蓟州路,摩挲古干不能去”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古树的深情厚谊,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颈联的“岩壑深藏云气湿,松林微动鸟声和”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玉泉寺的幽静和美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的“独怜一掬清泉水,曾照先皇驻跸窝”则通过历史的细节,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和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游览玉泉寺时所作,玉泉寺位于今湖北省当阳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查慎行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玉泉寺美景和抒发个人感慨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查慎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