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中夜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箧里诗书总零落,天涯形貌各昂藏。
秋来处处虫声急,夜永时时烛影长。
壮志未酬心易老,故人零落泪沾裳。
西风瑟瑟吹黄叶,独倚危楼望故乡。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家贫而好学不倦,四岁便开始作诗,早年曾得到当时名流的赏识与推荐,但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一生未得显达,黄景仁的诗才横溢,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感,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箱子里的书卷和诗篇总是散落一地,天南海北的人们身形各异,各自挺拔,秋天到来,四处都是虫鸣声急促,长夜漫漫,烛光摇曳,影子拉得很长,壮志未酬,人已容易老去,老朋友一个个离去,泪水沾湿了衣裳,西风瑟瑟,吹落片片黄叶,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遥望着远方的故乡。
释义
首联“箧里诗书总零落,天涯形貌各昂藏”描绘了诗人漂泊异乡,书籍散落,与各地友人形貌各异的情景,颔联“秋来处处虫声急,夜永时时烛影长”通过秋夜的虫鸣和长夜的烛影,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颈联“壮志未酬心易老,故人零落泪沾裳”表达了诗人对未实现理想的感慨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尾联“西风瑟瑟吹黄叶,独倚危楼望故乡”则以秋风黄叶和独倚高楼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客居他乡时所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箧里诗书总零落”与“天涯形貌各昂藏”两句,既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多样性,秋夜的虫鸣和长夜的烛影,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颈联和尾联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未得显达,长期漂泊异乡,饱尝人生艰辛,这首诗正是他在客居他乡时,面对秋夜的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中既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景仁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理想和故乡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