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直怕楼高生客恨,不因病起倦登临”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其中“不因病起倦登临”与诗中意境相近,且此诗为杜甫登楼之作,富有代表性,故以此诗进行解析,您提供的关键词可能是对古诗意境的化用或误记。)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却伤透了我这游子的心;万方多灾多难,此刻我正登楼观览,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那样不可动摇,它永不会改变良好的初衷,而吐蕃的寇盗你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暂倚高楼吟诵《梁甫吟》。
释义
此诗通过登楼远眺,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的孤独感,诗中描绘了登高远望所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由近及远、由俯及仰、由景及情、由古及今的写法,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是杜甫登高诗中的杰作,首联写登楼望远的总体印象,颔联写近景,颈联写远景,尾联写登楼时的感慨,全诗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多难、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藩镇割据又起,唐王朝仍危机四伏,杜甫通过登高远望,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感时伤世的诗篇,诗中既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