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后思
唐·刘长卿
憔悴今如此,悠悠送此生。
黄昏持佛咒,清晓诵仙经。
脾疾每惊新齿发,空囊无愧旧齑盐。
只应惟梦想,长伴老松青。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隐逸之趣,风格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
译文
如今我如此憔悴,就这样悠悠地度过此生,黄昏时分我持诵佛咒,清晨则诵读仙经,每当脾病发作,我总是惊讶于新长出的牙齿和头发(暗指身体虽弱,生命力犹存),而囊中空空,却无愧于那些简单的饭菜(齑盐,指粗茶淡饭),或许,我只能在梦中寻找安慰,与那常青的老松为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后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首联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憔悴与无奈;颔联通过持诵佛咒和仙经,展现了诗人寻求精神寄托的行为;颈联中的“脾疾每惊新齿发”表达了诗人虽病体缠身,但仍对新生的生命迹象感到惊讶,而“空囊无愧旧齑盐”则体现了诗人虽生活清贫,但心态平和,无愧于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寄托,希望在梦中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病后的生活与心境,颈联“脾疾每惊新齿发,空囊无愧旧齑盐”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既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乐观态度,又体现了其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高尚情操,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长卿在被贬谪期间,面对生活的艰辛与身体的疾病,内心深感无奈与孤独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病后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体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唐代,文人被贬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刘长卿也不例外,这首诗正是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保持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