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暮年感怀
唐·刘禹锡
桑榆方借暖,蒲柳叹先凋。
壮志随年去,雄心逐日消。
风霜侵鬓发,岁月改容颜。
回首平生路,悠悠梦未了。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放明快,对后世影响深远,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译文
夕阳下的桑榆树正借着余晖取暖,而蒲柳却早早地感叹自己已先一步凋零,曾经的壮志豪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渐消逝,雄心壮志也日复一日地被消磨,风霜侵蚀着我的鬓发,岁月改变了我的容颜,回首过去的一生,那些未了的梦想依旧在心中悠悠回荡。
释义
“桑榆方借暖,蒲柳叹先凋”两句,以桑榆(比喻晚年)和蒲柳(比喻易衰之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桑榆在夕阳下还能借得一丝温暖,而蒲柳却已先一步凋零,暗喻诗人虽至晚年,但仍希望有所作为,却也不得不面对身体衰老、精力衰退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深刻感悟,前两句以桑榆和蒲柳为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壮志未酬、岁月无情的感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作背景
(虚构背景)此诗假设为刘禹锡晚年所作,当时他虽已步入暮年,但内心仍怀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面对身体的衰老和精力的衰退,他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壮志的难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在晚年时期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