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寸心千古事,大宗师是鲁灵光。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鲁灵光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我辈寸心千古事,大宗师是鲁灵光。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羇旅长惆怅。

独坐对残灯,谁共此凄凉?

酒醒梦回何处?小炉未冷笙歌沸,

风雨满城今夜。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创作的一个片段,并非龚自珍完整原诗,但风格与龚自珍作品相近,用以解析。)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等职,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多姿,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译文

我们这一辈人的心事关乎千古大业,而我们的宗师就像是那鲁灵光殿一样,闪耀着智慧与启迪的光芒,文章虽然美好,但又能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让我们这些漂泊天涯的人,常常感到无尽的惆怅,独自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又有谁能与我共这凄凉之境呢?酒醒梦回之后,我又身在何方?只有那小火炉尚未冷却,仿佛还能听到昔日笙歌鼎沸的声音,而今夜,风雨却已满城。

释义

“我辈寸心千古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及同辈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深刻认识;“大宗师是鲁灵光”则是以鲁灵光殿(象征智慧与启迪)比喻宗师对自己的影响和指导;“文章信美知何用”反映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深刻反思,认为文学虽美,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无力;“漫赢得、天涯羇旅长惆怅”则表达了诗人因漂泊异乡而生的无尽惆怅。

赏析

此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我辈寸心千古事”开篇,彰显了自己及同辈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漂泊的生涯,诗人不禁感到深深的惆怅和迷茫,诗中“大宗师是鲁灵光”一句,既是对宗师智慧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而“文章信美知何用”一句,则是对文学价值的深刻反思,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困惑。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根据关键词创作的片段,但可借鉴龚自珍的生平背景进行解读,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和打压,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得龚自珍在文学创作中常常流露出深沉的忧思和无奈,此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