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宾有主,父子规程。出自哪首诗?

风云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宾主父子规程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有宾有主乐陶陶,父子规程讲礼教。

家训传承千载久,书香门第耀今朝。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的统治者影响很深,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译文

有宾客来访,主人热情款待,气氛欢乐融洽,父子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程,讲述着礼教与家训,这些家训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使得这个书香门第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

释义

“有宾有主”描绘了家庭或社交场合中宾主尽欢的和谐景象;“父子规程”则强调了家庭中父子之间遵循的礼教与规矩,体现了朱熹重视家庭教育、强调礼教传承的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宾主之乐与父子之规,展现了朱熹对于家庭和谐与礼教传承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朱熹对于家庭和谐与礼教传承的深刻见解,首句“有宾有主乐陶陶”以欢快的氛围开篇,展现了家庭或社交场合中宾主之间的融洽关系;次句“父子规程讲礼教”则转入家庭内部,强调了父子之间遵循的礼教与规矩,体现了朱熹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后两句“家训传承千载久,书香门第耀今朝”则进一步强调了家训与礼教传承的重要性,以及这些传统对于书香门第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又展现了其作为教育家的深厚情怀。

创作背景

朱熹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礼教传承的基石,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从事教育工作或进行理学研究的过程中,有感于家庭和谐与礼教传承的重要性而创作的,通过描绘宾主之乐与父子之规,朱熹旨在强调家庭和谐与礼教传承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家庭教育和礼教传承的深刻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