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随委曲寻源去,直到人家竹坞边。的解释

生辉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

作者:释文珦

林深路欲迷,水浅石相击。

閒随委曲寻源去,直到人家竹坞边。

幽鸟啼声碎,落花满地鲜。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缘。

作者简介

释文珦(生卒年不详),南宋末至元初的僧人、诗人,字潜夫,自号潜山老叟,于病中自署病叟,俗姓何,本为富阳人,或云鄞县人,因家贫,早岁出家,游吴楚间,垂三十年,后住庆元府(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育王山,为僧首,主法席,四方学者皆宗之,文珦工诗,有《潜山集》三卷,凡三百九十余篇。

译文

在茂密的树林中,道路变得曲折难辨,水流浅处,石头相互撞击发出声响,我悠闲地随着曲折的小路追寻着溪流的源头,一直走到了有人家居住的竹林深处的小屋旁,那里,幽静的鸟儿发出细碎的啼声,落花铺满了地面,鲜艳夺目,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我体会到了真正的意趣,何必再去追问尘世的因缘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漫步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感悟,诗中“林深路欲迷,水浅石相击”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自然的原始之美;“閒随委曲寻源去,直到人家竹坞边”则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态;“幽鸟啼声碎,落花满地鲜”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好;“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缘”则点明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即不必过于执着于尘世的因缘与纷扰,而应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居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中的幽静、自然之美以及自己的心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閒随委曲寻源去”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也体现了其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态,而“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缘”则更是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文珦在山林中隐居期间,作为一位僧人,释文珦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中漫步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既体现了释文珦作为僧人的超脱与淡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