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拜称寿觞,闾里生新敬。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祝寿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华堂日永庆初春,鬓发康强八十人。

再拜称寿觞,闾里生新敬。

松筠长伴岁寒心,桃李新开锦绣辰。

福寿双全乐未央,儿孙绕膝笑声频。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人情世故及节日庆典等,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对不那么显赫。

译文

在华美的厅堂里,初春的阳光温暖而长久,庆祝着一位八十岁高龄、鬓发依然康健的老人,他再次恭敬地举杯祝寿,这一举动让邻里间产生了新的敬意,松树和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岁寒之心,而新开的桃李则如同锦绣般装饰着这美好的时光,老人的福寿双全,快乐无穷,儿孙们围绕在膝下,笑声不断。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祝寿诗,通过描绘华堂庆寿的场景,展现了老人健康长寿、家庭和睦的美好画面。“再拜称寿觞,闾里生新敬”一句,强调了老人受尊敬的程度,以及他通过祝寿行为对邻里间产生的积极影响,整首诗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表达了对老人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祝寿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尊老敬老的风尚,诗中“华堂日永庆初春”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初春),又烘托了喜庆的氛围,而“再拜称寿觞,闾里生新敬”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老人的祝寿行为,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邻里间的影响,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松筠、桃李)来象征老人的坚韧和美好时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一次家庭或社区的祝寿活动,在唐代,尊老敬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人们常常通过举办祝寿活动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李中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邀请参加了一次祝寿活动,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老人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唐代社会尊老敬老的美好风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