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石
唐·李群玉
谁怜拳石腹,曾饱五溪烟。
几夜孤峰上,寒光欲满天。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贞元末至唐文宗开成初之间,他性情淡泊,一生未仕,喜欢吟咏山水,擅长七言绝句,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晚唐才子”,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译文
有谁能够怜惜这块小小的石头,它曾经饱经五溪的云雾缭绕?多少个夜晚,它孤独地矗立在山峰之上,散发着清冷的光芒,仿佛要照亮整个夜空。
释义
“谁怜拳石腹,曾饱五溪烟”中的“拳石”指的是小小的石头,“五溪”则是指古代湖南、贵州一带的五条溪流,这里泛指偏远之地。“曾饱五溪烟”形容石头经历了长时间的云雾缭绕,象征着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饱经沧桑。“几夜孤峰上,寒光欲满天”则进一步描绘了石头在夜晚孤独矗立的景象,以及它发出的清冷光芒,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石为题,通过描绘石头的经历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首句“谁怜拳石腹,曾饱五溪烟”以问句开头,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同情和怜爱,次句“几夜孤峰上,寒光欲满天”则通过描绘石头在夜晚孤独矗立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它的坚韧和清冷之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象征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个人经历有关,他一生未仕,喜欢吟咏山水,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块小小的石头,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以及文人墨客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高洁品格和坚韧精神的态度。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佳作,更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象征意义的诗篇,它通过对一块小小石头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精神的崇敬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