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如枉驾,应惜贾生才。的释义

风云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虽然直接包含“长沙如枉驾,应惜贾生才”这句的古诗并非出自李商隐的《贾生》,但此诗与“贾生”题材紧密相关,且能很好地体现对贾谊才华的惋惜之情,而“长沙如枉驾,应惜贾生才”这句可能是对贾谊生平的一种概括或后人感慨,非直接出自某首具体古诗,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基于李商隐的《贾生》进行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译文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情和格调是无人能及的。

可惜文帝在深夜虚席以待,并不是询问百姓疾苦,而是询问鬼神之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文帝召见贾谊询问鬼神而非国事的情景,表达了对贾谊才华被埋没的深深惋惜之情,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的黑暗和人才被压抑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非常巧妙,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突出了贾谊的才华和文帝的昏庸,前两句写文帝求贤若渴,召见贾谊,似乎是对贾谊才华的肯定;但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出文帝询问鬼神而非国事,使前两句的铺垫瞬间化为泡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讽刺效果。

在表达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含蓄,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不满,而是通过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使诗歌更加含蓄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很可能是在借古讽今,通过描绘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人才被压抑、政治腐败的普遍现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