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陵三十户,户户野花红。全诗是什么?

小星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傍陵三十户

唐·王建

傍陵三十户,户户野花红。

官家烧野草,野火燎山红。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775年)进士,曾任昭应县尉、渭南尉等职,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一百首,在文学史上尤负盛名。

译文

陵墓旁边住着三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门前野花盛开,红艳夺目,官府为了清理野草,放火烧山,使得野火蔓延,将山也烧得一片通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陵墓旁居民生活的宁静美好与官府烧山带来的破坏之间的鲜明对比,前两句“傍陵三十户,户户野花红”描绘了陵墓旁居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野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温馨和愉悦的感觉,后两句“官家烧野草,野火燎山红”则突然转折,揭示了官府为了清理野草而放火烧山的残酷现实,野火蔓延,将山也烧得通红,与前两句的宁静美好形成强烈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残酷,前两句描绘的宁静美好与后两句的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感受到美好景象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官府对百姓生活的无情破坏,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鲜明,诗歌中的“野花红”与“山红”也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唐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府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王建作为一位出身寒微的诗人,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他通过这首诗,以陵墓旁居民的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生活的无情破坏和压迫,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残酷现实的无奈与愤怒。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