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诗
魏晋:郭璞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藜。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朝为荣华子,夕成枯朽枝。
多少百年人,冢墓成连陂。
悠悠二百年,坏道馀乔松。
飞沉定窊翳,邈矣难再逢。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郭璞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学者,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训诂及风水学,他的著作《尔雅注》、《山海经传》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郭璞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道士,对道教和神仙思想有深入研究,这在他的游仙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译文
京城里游侠们聚集的地方,山林里却是隐士们隐居的所在,朱门豪宅有什么值得荣耀的,还不如寄身在蓬草和藜草之中,来到溪边捧起清澈的流水,登上山冈采摘红色的嫩草,灵溪可以让我隐居潜藏,哪里用得着去攀登登云梯,漆园里有傲世的官吏,莱氏家有超逸的妻子,进取时可以保全如龙出现般的显贵,退隐时则如同触网的公羊般安然自得,高高地超脱于风尘世俗之外,长长地作揖辞别伯夷和叔齐,早上还是荣华富贵之人,晚上就成了枯朽的树枝,多少百年寿命的人,他们的坟墓已经成了连绵的池塘,悠悠二百年过去,毁坏的道路旁只剩下高大的乔松,飞升的与沉沦的早已确定了各自的归宿,遥远啊难以再次相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京城的繁华与山林的隐逸,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漆园傲吏和莱氏逸妻,作为隐逸生活的典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人也通过描绘百年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赏析
郭璞的这首游仙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京城的繁华与山林的隐逸、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描绘百年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死亡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郭璞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郭璞对世俗的荣华富贵产生了深深的厌倦,转而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他的游仙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郭璞作为一位风水学者和道士,对道教和神仙思想有深入研究,这也为他的游仙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