窀穸荒山麓,大礼靳树封。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哀悼先贤》

朝代:清代

作者:李文渊

窀穸荒山麓,大礼靳树封。

遗德昭千古,幽光映九重。

风凄荒冢草,月冷故人松。

独倚斜阳外,哀思入暮空。

作者简介

李文渊,清代文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文传世,擅长以景抒情,表达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哀悼与感慨,他的作品多蕴含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译文

在荒凉的山脚下,是先贤的安息之地,本应举行盛大的葬礼并植树以表纪念,却未能如愿,先贤的遗德如同日月般照耀千古,其精神之光映照着九重天,风吹过荒坟上的野草,显得格外凄凉;月光洒在故人墓前的松树上,更添几分清冷,我独自倚靠在夕阳之下,哀思如同暮色一般弥漫在空中。

释义

- 窀穸(zhūn xī):指墓穴,此处代指先贤的安息之所。

- 荒山麓:荒凉的山脚下。

- 大礼:指盛大的葬礼。

- 靳树封:靳,吝惜;树封,指植树以表纪念,此处意为未能举行盛大的葬礼并植树纪念。

- 遗德:先贤留下的德行。

- 幽光:指先贤精神之光,虽逝犹存。

- 九重:指天,此处象征至高无上。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通过对先贤安息之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先贤的深切哀悼与敬仰,首联“窀穸荒山麓,大礼靳树封”直接点题,既描绘了先贤墓地的荒凉,又透露出未能给予先贤应有哀荣的遗憾,颔联“遗德昭千古,幽光映九重”则是对先贤品德的颂扬,将其精神之光与天地同辉,表达了对其永恒价值的认可,颈联“风凄荒冢草,月冷故人松”以景寓情,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凄凉氛围,增强了哀悼之情,尾联“独倚斜阳外,哀思入暮空”则以诗人自身的孤独与哀思作结,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清代某个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哀悼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李文渊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正面临着某种困境或失落,通过对先贤的哀悼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此诗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先贤品德与精神价值的高度认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