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贝宫
唐·张祜
水底微茫见贝宫,灵源直与海相通。
珠光闪烁疑星落,龙气氤氲似雾蒙。
暗浪萦回藏玉宇,明波荡漾映苍穹。
仙凡路隔难相问,唯有渔舟唱晚风。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张祜虽为唐代诗人,但并无确切记录表明他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张祜,字承吉,唐代著名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他一生未得显达,终身为幕僚,奔走四方,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和人文景观,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译文
在水底隐约可见那神秘的贝宫,它的灵源直接与大海相通。
珍珠的光芒闪烁不定,仿佛是天上的星星坠落人间;
龙的气息氤氲弥漫,如同薄雾一般笼罩四周。
暗流萦回曲折,仿佛隐藏着玉宇琼楼;
明波荡漾起伏,映照着广袤的苍穹。
仙凡之间道路阻隔难以相通,只能任凭渔舟在晚风中轻轻吟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底贝宫的神秘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美和向往,诗中“水底微茫见贝宫”一句,点明了贝宫的神秘和难以捉摸;“灵源直与海相通”则揭示了贝宫与大海的紧密联系,诗人通过“珠光闪烁”和“龙气氤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贝宫的神秘氛围,诗人以“仙凡路隔难相问”表达了人与仙境之间的隔阂,而“唯有渔舟唱晚风”则增添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贝宫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珠光闪烁疑星落”、“龙气氤氲似雾蒙”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如“暗浪萦回”与“明波荡漾”的对比,“玉宇”与“苍穹”的映衬等,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奇观的热爱和向往,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张祜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也深受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贝宫的神秘景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